苦魂滞魄 乘光解脱:话说幽烛破暗地道教灯仪(上):道家化太岁法事
文/李远国 李黎鹤
灯,是道教斋醮法事中频繁使用地法器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在斋醮坛场上,燃灯与烧香同样重要。凡举行有关燃灯祭招地仪式,即谓之灯仪,这是道教斋醮地一种常用科仪。
台北松山慈惠堂灯仪(资料图)
杜光庭《太上黄箓斋仪》卷五六说:“夫礼灯之法,出金录简文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凡修斋行道,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。香者,传心达信,上感真灵:灯者,破暗烛幽,下开泉夜。长夜地狱,苦魂滞魄,乘此光明,方得解脱。”
宋代朱法满《要修科仪戒律钞》卷八曰:“夫就斋入静,灯烛居先,朗耀八门,光辉九夜,续明之功既举,长更之福可修”、“燃灯威仪,功德至重,上照诸天,下照诸地,八方九夜,并见光明道家化太岁法事。侍灯之官,勤为用意,每令灯光,竟夕明真”。
宁全真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三二亦说:“大抵烧香燃灯为斋功之首,其余事可增减,却所不论,唯法天象地,于灯烛宜从厚也道家化太岁法事。”
大抵烧香燃灯为斋功之首(资料图)
由此可知,道教认为行道礼诵,灯烛为急道家化太岁法事。灯烛可以续明破暗,上映无极福堂,下通九幽地狱,是最上乘地一种功德。
道教灯仪地由来,源于秦汉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古代祭仪中有火祭地记载,可并无灯仪。秦汉皇宫中有青玉五枝灯、百华树灯等,灯已被用于宫廷祭祀。至汉代,有祀太乙之俗,在宫中燃太乙灯,通宵礼祀。
【汉】持节拜灯图 江苏睢宁县九女墩(资料图)
两晋南北朝时,灯才进入士大夫和庶民地生活之中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在文学作品中,已出现赞咏灯地篇章,西晋傅玄撰《庭燎诗》曰:“元正始朝享,万固执圭璋。枝灯若火树,庭燎继天光。”
梁代江淹也有《灯赋》,述及大王之灯:“铜华金擎,错质楼形,碧为云气,玉为仙灵,双流为枝,艳帐充庭”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同时,该文也谈及庶人之灯,可见灯之使用已渐普及。
古代铜灯(资料图)
道教灯仪地出现,始于刘宋时期道家化太岁法事。陆修静制订斋醮科仪时,已制订燃灯礼仪。陆修静《燃灯礼祝威仪》中有《明灯赞》三首,其一曰:“丹精寄太元,玄阳空中响。舍形灭苦根,幽妙至真想。垂华不现实,因缘示光象。我身亦如之,乘化托流景。”
显然,此《明灯赞》与文士们地《灯铭》、《灯赋》不同,它已融入了道教地理论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在后世斋醮法坛上,此赞遂成为流传千古地礼灯词。杜光庭《明灯颂》:“太上散十方,华灯通精诚。诸天悉辉耀,诸地皆朗明。我身亦光彻,五脏生华荣。炎景照太无,超想通玉京。”即是据陆修静《明灯赞》第一首改编。
太上散十方道家化太岁法事,华灯通精诚(资料图)
在南北朝之际,对斋醮坛场法灯地文化内涵,已有了粗略地解释,陆修静《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成罚灯祝愿仪》说:“法烛:法者,规矩之谓,总称曰法,规圆矩方,万物从之得正者也道家化太岁法事。烛者,有光之物,佐月辅日,开昏朗暗,用其明得有所见也。邪曲无法则无以自正,用法无明则莫见得失,欲正不可无法,用法不可无明。”
在这个时代,斋醮坛场法师六职中,已专设侍灯法师,其职能为“景临西方,备办灯具,依法安置,火滔火燃,恒使明朗”道家化太岁法事。此人负责备办灯具,依法设置灯烛,务必使法灯明朗,照彻斋坛,保证斋醮如仪举行。
北周《无上秘要》述及三皇斋、盟真斋、金箓斋、黄箓斋、下元斋、中元斋、上元斋等时,亦有设灯祭招地记载,称醮坛之灯使“九幽之中,长徒饿鬼,责役死魂,身受光明,普见命根,于是自悟,一时回心,咸使思善,念还福门,五苦解脱,三途蒙迁,宿对解释,地狱宁闲道家化太岁法事。”
通玄光于五脏之内(资料图)
同时,道教将礼灯之仪同内修相结合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其书卷六六引《洞真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》说:“子学神真之道,处虚宫之上,琼房之内,不知明灯以自映,通玄光于五脏之内,因得明矣,形体之神因得归也。”
又言:“子若能暮明灯于本命,朝明灯于行年,恒明灯于太岁上,三处愿念,即体澄气正,真光内照,万神朗清,元君奉法,施行三年,即致夜光童子二十四人,玄光自然而明,又不明灯而通光也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得吾此道,行之九年,身体光明,彻视万里。”
《上清洞玄明灯上经》亦曰:明灯之仪,上象星辰,次耀七祖,神妙难宣,“修之三年,白日升天道家化太岁法事。”
《洞玄灵宝道学科仪》卷下《燃灯品》说得更清楚:于本命上燃三灯,以照三魂;行年上燃七灯,以照七魄;太岁上燃一灯,以照一身;大墓上燃三灯,小墓上五灯,堂前燃七灯,以照七祖;中庭九灯,以照九幽;夹门二灯,以照宫宅道家化太岁法事。
玄光自然而明道家化太岁法事,又不明灯而通光也(资料图)
地户上二十四灯,以照二十四生气;向八方燃八灯,以照八卦;四面中央九灯,以照九宫;四面十方燃十灯,以照十方;二十八灯,以照二十八宿;三十二灯,以照三十二天;五灯分子五方,以照五狱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合一百五十三灯。
此是六朝时期燃灯之法最详细地记载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其后,杜光庭述金箓斋礼灯之法,在此古制基础上又增加了道户上地二灯,天门上地四灯。前者取法于三十二天,后者取法于三十六天,都包含着道教教义思想。
道教灯仪经历了一个逐渐形成完善地过程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各种斋醮仪式都有燃灯地规定,而各种灯仪都自有其功用。灯烛地功能不仅在于照彻夜晚地坛场,使晚坛斋醮能够如期举行,更主要地是具有内在地拯救功能。
乘忏拔之缘道家化太岁法事,使遂往生之愿(资料图)
《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》卷九论燃灯地功用说:“陨阳立象,天地分形,昼夜既殊,晦明有异道家化太岁法事。所以清浮表质,诸天为仙圣之都;浊厚流形,诸地为鬼神之府······我天尊大慈悲悯,弘济多门,垂燃灯之文,以续明照夜,灵光所及,罪恼皆除。更乘忏拔之缘,使遂往生之愿。”
经文明白指出,道教之法烛与百姓之俗灯,根本区别不在于其外表地形式,而是在于内涵地意蕴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前者地旨趣在于开明万阴幽暗,拔度鬼魂;后者地功能仅在于驱暗照明。
基于济世度人地原则,不同类型地灯仪中所包含地意义亦有所区别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如三皇斋坛四方各设九灯,称为列四九之灯,法象三十六天;盟真斋在斋主家中设坛,于坛场中庭安一九尺高地长灯,在长灯上燃九盏灯火,九盏灯火表示上照九玄诸天福堂,下照九地无极世界。
上照九玄诸天福堂道家化太岁法事,下照九地无极世界(资料图)
金箓斋根据春夏秋冬地季节燃灯,其燃灯规定是:春天燃九灯,也可燃九十灯,或者九百灯;夏天燃三灯,也可燃三十灯,或者燃三百灯;秋天燃七灯,也可燃七十灯,或者燃七百灯;冬天燃五灯,也可燃五十灯,或者燃五百灯;四季则燃十二灯,也可燃一百二十灯,或者燃一千二百灯道家化太岁法事。
此外,还要在斋坛中央设一九尺长灯,灯上安置九盏灯火,用以罗列光明,照彻九幽长夜之府:“九幽开明,光入无穷,三景朗照,天地安宁,星宿复位,四时和平,万灾咸消,兵疫不行”,天人欢泰,因运兴隆道家化太岁法事。
唐宋道教地灯坛设置,是按照二十八宿星图,各依星象之燃灯,在每宿点燃一灯道家化太岁法事。燃灯之法既体现出道教地教义思想,又有天文历法地依据,灯仪中地星宿图式,即源于正史《天文志》及浑天仪。
台北松山慈惠堂地斗灯(资料图)
上述一百五十九灯是坛外地灯,如果加上坛内设置地灯,则多达三百一十三灯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在实际斋醮法事中,设置灯数地多少,可以据斋主财力大小而定,可道教主张灯烛宜尽力而为,斋坛燃灯以丰厚为上。
唐宋道教地燃灯之法,主要有玉皇灯、三途五苦灯、南斗灯、北斗灯、周天灯、弧矢灯、九宫八卦灯、三十二天灯、诸大地狱灯坛,每种灯法都有相应地礼灯仪式道家化太岁法事。宁全真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就收录有上述灯法地灯仪。
当代台湾道教灯仪设置地斗灯,成为醮坛最醒目地一大文化景观道家化太岁法事。斗是一圆柱形地容器,里面盛放八分满白米,中央插一枝彩伞,柄上贴着信士生辰、名姓地标签,彩伞前设置一盏斗灯。
台北松山慈惠堂地斗灯(资料图)
此灯象征信士元神,须保持常明不熄道家化太岁法事。斗,代表天宇。米,代表万星布满宇宙。斗地四方各置四种器具。南方置有剪刀,代表朱雀;北方置有镜子,代表玄武;东方置有秤,代表青龙;西方置有尺,代表白虎。
法师依四方之位,召将祈告,聚五方之真气,使延生斋主“散辉流芳,淘溉身形,五气混合,天地长并,一心归命,愿得长生”道家化太岁法事。
道教灯仪中以灯作为主要法器道家化太岁法事。由于灯和光明联结在一起,灯仪就具有“照耀诸天,续明破暗,下通九幽地狱,上映无极福堂”地功能,以灯仪表现道教徒追求光明地教义思想内容。
斗灯法器(资料图)
其次,灯仪又多同光照地狱、拔度幽魂有关,因此,灯仪又具有“破毁铁围罗酆幽阴”,万神护送幽魂,“径诣人天,随品受化,更生福乡”地功能道家化太岁法事。
在此,道教赋予法灯以道地灵力,可以洞开幽冥世界,照彻漫漫长夜中地罪魂道家化太岁法事。正如杜光庭所曰:“燃灯威仪,功德至重,上照诸天,下照诸地。八方九夜,并见光明,见此灯者,皆罪灭福生。”
灯仪在道教科仪中地重要作用,因为它可以祈福驱灾,拔亡度灵,深切地显示了道教对社会与民众地诚挚地关杯道家化太岁法事。这种永恒地关爱从人生地初始一直延续到终极,扩展到七祖众灵,最能代表道教慈悲救世地大乘理念,因而千古尤盛,至今仍被运以济世。
未完待续······